Social Icons

2014年4月30日

公園內的新植樹木樹下為何插了幾枝塑膠管?

這是倣傚原住民先人的智慧,新植樹木於樹穴旁插上幾枝竹管,有的竹管內部竹節已打破貫通,有的未貫通就直接插入土中,主要是讓空氣進入土中增加根群附近土壤的活性以提高成活率,竹管插入土中乾縮後管壁會產生裂紋,這都可讓空氣進入土內,因此無論竹節有否貫通,這都具有一定功效,特別在含水量高、土壤黏重的環境下更為適用。

但若使用塑膠管(管壁無孔),這就讓先人的智慧、美意大打折扣,因管壁無孔,效果必然不彰,草率行事倒不如不用,且塑膠管日後若疏於管理未加以移除,長期棄置深埋土中就等於是污染土壤,因此實在沒必要。自家種植時可利用除草後的草屑、碎枝或是田地上的小石頭埋入樹穴也等同於插管的功效,這些材質也可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日久又可分解成養分供植物吸收,石塊可讓根系盤結粗狀,加強風災的抗性,總之使用塑膠管這種不會分解的材質入土應是儘量避免的。

苗木定植的修剪類形及功效

1、修頂梢(橘、柚、橙等柑橘類):降低苗木風阻,穩定根系,誘生側芽,促使苗木提早開花。

2、修側枝(番石榴、蓮霧、龍眼、荔枝等):培養主幹,拉高樹體,方便日後園圃的樹下管理。

3、修除過大葉片或將葉片去半(熱帶果樹):降低苗木生理水耗及風阻,加速恢復樹體元氣。

4、修砧芽(嫁接苗):避免砧生枝枒與接穗爭奪養分。

5、修下部側枝(芽)或過長側枝修短:集中養分培養主幹,促進樹體強健,加速日後生長。

6、雙幹或多幹株修剪:選一最為直壯者做為主幹,其餘全部修除,以市場價值來說,單幹株大多勝於雙幹或多幹者,在株態美感上也較為大眾所接受。

種子浸種催芽的推薦方式?

一般慣行的「淹沒法」就是將種子完全泡在水中,雖然操作簡單,但用於籽小如砂的中藥及蔬菜則非常容易將種籽泡爛,肇因於種子吸水脹裂後又長時間(9~48小時)淹浸於水中,造成根芽水傷淤腐,因此施行「淹沒法」需特別注意浸種時間,最好控制在4~8小時內。

我們推薦的「半浸法」是同仁長時間的研究及實證而成,就是浸水深度只及種子高度的1/2,在白天日照下施行更佳,優點如下:

1、可長時間(9~48小時)的浸種,種子一半於水中,一半於空氣中,水與空氣兼具的環境有利種子吸水後的生理運作,因此發芽速度更快且不淤腐。

2、除了水與空氣,置於日光照射下的浸種環境就等於加上了「日光」與「溫度」,水、空氣、日光及溫度四者兼具的擬春環境可使種子內在生理運作更加暢旺,這個方法施行於發芽較慢及種殼厚硬的項目,諸如人參、杜仲、三七、何首烏等的效果更是顯著。

浸種催芽時,浮於水面的種子可否發芽?

浮水即劣種這故有的認定謹此澄清:

1、浮在水上的種子除了一小部分為「蟲蛀穿孔」或「種殼破裂」的情況外,其餘大部分都是可以發芽並正常生長的。

2、種子發育時,種殼內部本就會有少數空隙且內含空氣,因此當然會浮於水,浸種初期浮水的種子甚多,但過些時候水分滲入種殼,種子自然就下沈了,這是完全正常的現象,因此所謂浮水的即為劣種這說法其實是以偏蓋全。

3、無論是細小的菜籽、中藥籽,還是大粒的油茶籽,泡在水中浮水的一定很多,特別是油茶籽,將之撈起播下看看是否會發芽生長,如此結果便見分曉。

如何確認中藥種子是否為鮮品?

如何判定是否為鮮品,方法如下:
一、敲碎種子,檢查種仁是否為白色、米色(三七、花椒),或觀察其種仁的飽滿度。
二、某些種子鮮品具有香氣(當歸)或油漬(花椒),陳種則沒有這些特性或表現清微。
三、較大的種子,播種前可泡水0.5~1日,觀察種子吸水後是否會膨脹飽滿(杜仲、甘草)。

播種超過月餘仍不見發芽時,可挖出數粒種子以第一種或第三種方法來檢視其活性,只要種子活性確保,發芽只是早晚的問題。

有些種子具有深度休眠性,雖然活性沒問題,但始終不發芽,這類大多需先以冰貯處理來打破休眠,建議播種前先至作物原產地國家網站查詢,發芽時間的長短與播種時機也有莫大關係,秋播與春播發芽時間相差半年以上的比比皆是,謹提供我們時常遇到的情況與您分享。

少數具有後熟性的種子反而不可以剛採收的鮮品播種,例如剌五加鮮採後需放置近一年方可播種,在自然溫濕度條件下,種子採收後必須經過一個夏季高溫的後熟和一個冬季低溫的催芽方可播種,因此至少在一年後方可發芽成苗,購買此類種子您只需進行後段的冰存即可。

國內網站、部落格介紹的催芽方式(砂藏、冰藏、泡熱水、日曬、火炒、破殼法等)我們不否認其具一定功效,但各人操作方式不同所得的結果差異也很巨大,若操作不當反而傷及種子,我們在此不討論、不鼓勵亦不置評,是否施作由您自行決定,我們保證種子的鮮度與活性,但無法保證播種的發芽率。

# 若您在網上搜尋資料,我們建議至作物原產地國家網站查詢,國內網站許多非專業的發文不可盡信,常見謬誤如下:

1、油茶、甘草等播種前泡水1~3日 >>> 實情:泡超過半日種子就爛了。
2、種子水選將浮起的扔了 >>> 實情:上浮的種子播下後大部份也會發芽。
3、破殼法可快速發芽 >>> 實情:少數大粒的種子可以,多數是水分一沒控制好就發霉。
4、杜仲種籽要鮮播,否則發芽率極低 >>> 實情:不可鮮播,要先冰存數月方可發芽。

中藥種子的建議播種方式

中藥種子全年皆可播種,春、夏、秋三季播種大多 3~10 天內發芽,冬播則會慢一星期至一個月左右,三七、人參、花旗參、杜仲等事先皆以低溫催芽處理,顧客收到後可直接播下或再置入冰箱冷藏2~3個月皆可,需以低溫催芽的種類發芽所需時間大多較長,春、夏季播種約1~2個月,秋播最長達3個月之久,冬播則不建議,國外文獻有載用攝氏 60 度熱水浸泡四小時催芽的方式,但我們對此存疑,深怕得來不易的種子被熱水燙壞種仁,因此我們沒有這樣試過,通常殼較厚硬的種子播種前可以冷水浸種 12~24 小時,諸如杜仲、三七、人參、何首烏等,這樣做可使發芽較為整齊,方便日後的上盆或地植的統一管理。

關於播種的土壤,建議以田土混入40%的稻殼來播種,若為中部的黑土或是北部紅土,因質地黏重,稻殼可混入50%來改善土壤的物理性,我們極不建議使用泥炭土,因其物理性兩極,非太乾即太濕,控制不好常有出芽不整或爛根的情況發生,這個現象在寧夏枸杞播種時較為常見,因此我們不建議使用泥炭土。

澆水方面,土壤不必隨時都是濕漉漉的,師法自然,有濕有乾方為最善,在遮陰的環境下,隔天或數天澆水一次,土壤有些微濕氣勿使乾裂就行。

待苗高 3 公分時即可移植上盆,若要地植,則建議至少 6 公分高再行施作,可避免小苗被蟲啃食心部,或是移植傷根凋亡,根部入藥的種類大多根部肥厚因此較為耐旱,地植最好是堆高畦,在雨季可免除積水爛根的現象發生。

# 稻殼(穀糠)於各地農會或碾米廠均有販售。

紅火蟻防治快速撲滅法

# 紅火蟻的正確認知:

1、土地出現紅火蟻絕對是緊急狀況,切不可托延放任,否則對生態及耕作環境將造成嚴重的衝擊,例如農民不再能赤腳下田,拔草、採菜、摘果都得萬分小心,休息也不再能隨地而坐,極大的改變傳承自先民的美好環境。

2、紅火蟻在台灣不怕冷、不怕熱、不怕水,沒有天敵,呈現無敵狀態。

3、台灣原有蟻種中沒有築丘高出地面10公分以上者,而紅火蟻的土丘可高出地面近50公分。

4、紅火蟻與台灣幾種螞蟻外觀近似,但可以先排除下列幾種:a、體形細小的 b、行動特很快的 c、腳很細長的 d、黑色的 e、無攻擊性的。紅火蟻外觀褐色,體形中等、移動速度中等,尾節看似一黑點,具有強烈的攻擊性,放在手上爬動大多會被叮咬,腫、痛、癢因各人體質而異可能長達7~10天。

5、紅火蟻分為:雄蟻、蟻後(孕形雌蟻專司產卵)、兵蟻(不孕形雌蟻)、工蟻(不孕形雌蟻),蟻後壽命長達6~7年,兵蟻、工蟻大約數週至6個月,蟻後體形較其他三種大,具有翅,與雄蟻交配後翅會脫落,因此在搗滅蟻丘時切記一點:只要是「大隻的」、「有翅的」就絕不可讓其逃脫,以防其繼續繁衍。

6、紅火蟻的土丘有些是一丘一後,但一丘多後的則更為常見,所謂擒賊擒王,滅蟻必須除滅蟻後,否則無法根除。

# 目前防治盲點:

1、礙於經費預算,農政單位發放的誘殺餌劑並非常年供應,某些區域有預算就供藥,沒預算就擱置,防治作業因此中斷。

2、誘殺法雖具一定效果,但餌劑受潮立即失效,台灣各地夏季常有午後陣雨,北部冬季更是陰雨連綿數月,以南部來說,夏季室外相對濕度80%以上是家常便飯,室內也多在75%上下,縱然睛天投餌,4小時後火蟻對餌劑即不再理採,皆因受潮失效所致,故以餌劑滅蟻成效甚低,疫情不斷擴散蔓延,餌劑並不適於台灣高濕的海島氣候,在美國、澳洲之大陸形氣候較為合適。
另一種方法是噴撒液體觸殺藥,但此法只能殺滅外出行走的兵蟻、工蟻,對深藏土丘的蟻後沒有作用,國外多做為餌劑的補充劑,與餌劑同樣怕水,單獨使用無法根除,關鍵是其無法殺滅專司生育的蟻後。

3、疫情已不限荒地,北部某些地區已蔓延至家戶菜園,民眾雖可領取餌劑,但對施藥並不熱衷,肇因不願將菜圃暫停耕種,對每日澆水的菜園投藥可說毫無效果,故火蟻隨著民眾採菜又延至家戶內,禍患無窮。

4、個別民眾除蟻,但鄰地蟻害又再次蔓延而來,如此影響民眾根除火蟻的決心意願,權責單位也缺乏強制性的區域統合防治機制。

# 操作步驟:

原理:利用台灣多雨的特點施撒特定藥劑滅蟻。
準備:長塑塑手套、口罩、護目鏡、雨鞋、噴燈、噴式液體殺蟲劑(可殺紅火蟻的)、鏟、鐮刀、鐵圈(至五金行裁剪高1尺長6尺的軟鐵皮,捲成圈狀並用燕尾夾上下夾緊或以細鐵絲綁縛固定,鐵圈可視蟻丘大小自行縮放調整)、5%陶斯松粒劑。

步驟:

1、戴上護具,將鐵圈套在蟻丘外圍,鏟土塞住鐵圈下緣與地面間之空隙,以鐮刀將蟻窟截破,待兵蟻、工蟻傾巢而出後再以噴燈或液體殺蟲劑全部除滅。

2、開挖蟻丘並下挖30~40公分,許多帶翅的蟻後會爬出,聚集一定數量後再次以噴燈或殺蟲劑殺滅,這個步驟至為重要,儘量勿使蟻後逃脫任何一隻。

3、移除鐵圈並剷平土丘,使地面恢復原有高度,這時仍有零星的兵蟻、工蟻出現,因其無生殖能力故可不必理會。

4、將「5%陶斯松粒劑」均勻撒在原土丘上方及防治區塊的所有範圍,完成投藥後撒水於地面即告完成。

註:陶斯松粒劑施用後需配合撒水方可釋毒,團粒遇水不會立即溶化,具有不怕水及長效性雙重優點,小面積施撒可用保特瓶底打孔的方式撒佈,少數漏撒的地方亦不必掛心,只要一下雨,地上積水0.5公分就等於全區投藥,所有地面地下的火蟻可說一網打盡,磚紅色的團粒可維持30餘天,各品牌略有差異,以團粒大者為佳,我們是選用興農股份有限公司所生產的,本藥也可用於盆栽,除滅盆土內的火蟻及其他害蟲,適量投藥並不會對植物造成危害,用於蔬果必須遵照使用說明嚴格規範安全採收期方是。

此法是團隊於北部沿海協助農民滅蟻所研發,於三分休耕地內發現67個蟻丘,因面積廣闊,投藥後我們並未澆水,但次日隨即下雨,三日後回場竟未發現任何紅火蟻,可說成效特佳,操作的前置作業就是以背負式割草機將蟻丘周圍的雜草割開,切勿驚動蟻丘,這樣在除滅蟻後時會較方便施工,或許某些專家先進質疑此法是否會危及生態,拙見於下:

1、陶斯松是合法品牌農藥,普遍用於多類蟲害防治,用於紅火蟻上就會衝擊生態的立論並無法成立。

2、說到衝擊生態就連施肥也會,端視是否適法適量,況且紅火蟻對生態的衝擊絕非農藥可比,權衡輕重擇其要者才是。

3、餌劑一樣有毒,縱然在睛天的誘食效力也僅四小時,但之後的棄餌毒性仍在,長年施用餌劑不但未能根除火蟻反而不斷擴散,合理的懷疑應是餌劑對生態的衝擊更重才是。

# 給有關單位的建言

1、配合政府立法建立有效的區域統合防治機制。

2、對現有餌劑防治法全面檢討,低效的方法不僅耗費、更應說是浪費政府的財政支出。

3、現有休耕補助辦法應再針對紅火蟻疫區制定特別法,鼓勵復耕,避免休耕地變為紅火蟻繁衍的溫床。

防治鍋牛、蛞蝓及螺類的用藥方式

【乾地】

一、可在園圃外圍施撒「聚乙醛」製劑,通常是團粒,以此讓鍋牛食用後死亡,例如防止鍋牛進入溫室,我們會在溫室外圍撒佈,次日清晨可立見成果,滿地的死鍋牛數量驚人。

# 不可將藥粒置於植株根部附近,否則大量的死鍋牛腐爛後汁水流入泥土,幼株隨即凋亡,就如中肥一樣的道理,聚乙醛選購時以顆粒較大較硬的品牌為佳,對雨水較有抗性藥效可持久些。

二、施用苦茶柏,除鍋牛外,亦可殺滅土壤中的雞母蟲、線蟲等地下害蟲,對付鍋牛時請遠離作物一段距離,以防粕中過量的生物鹼釋出危及根部,若用於根部的雞母蟲、線蟲則請先少量試用,避免蟲死葉黃的現象發生。

【水田】

使用苦茶粕,因其含有生物鹼及茶皂素,具有殺害螺類(福壽螺)、線蟲等軟體動物的功效。

# 水田中亦可用「聚乙醛」做為施用苦茶粕後的補充藥劑,團粒會沉入水中,福壽螺被誘食後死亡,一般施用苦茶粕即可,儘可能的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

根除芒草的殺草劑建議施用方式

特性:安全、省藥、高效。
適用對象:小農、趣味種植者、家庭種植者。

當殺草劑施用於植物葉面,經輸導組織將藥劑移送至藥理作用部位,以此干擾植物的重要生理作用(通常是光合作用)進而導致凋亡,但藥劑施用後,藥效也會隨著時間的遞增而降低,主要是空氣、光、雨水等對藥劑成分的分解。
因此,對極難根除的芒草而言,藥劑的「吸收效率」及「輸導速度」實為影響致死成效的兩大因子,針對此關鍵,我們提供建議的施用方式,以符合安全、省藥、高效等特性。

方法:
一、在秋季芒草開花前以割草機低割一次,並將割斷之莖葉集中再利用或以火燒除。
二、約三個星期後,地下殘存的芒根會再次新萌至 30~45 公分高,此時芒葉已逐漸開展,葉面也屬鮮嫩,但又不致太高,這時即可噴施殺草劑,約 20 日後,芒葉軟倒,藥劑移行至芒根,可使全株徹底凋亡潰爛。

這樣做的好處是不對成叢高大且老化的芒草施藥,可降低噴藥高度並減少施量,亦不將藥劑噴撒至吸收率低的老葉上,如此可得到低撒、少施、輸導快速等眾多好處,對自身健康及環境生態都較有保障。

果樹枝條拉展的方法

以枝條拉展的方式我們將之分為:

一、水平支架法:以竹竿水平交叉架於樹冠,並將枝條綁縛固定其上,屬一步到位的強制拉展法,經濟栽植多有使用。

二、接繩法:將繩索綁於枝條末端,下拉後固定於地面或主幹基部,屬一步到位的強制拉展法,家庭或趣味栽植者多用此法,但遇到枝條過硬、過短、過嫩時,使用此法就無法一次到位,日後仍需時常調整繩索,為此耗費時間甚為麻煩。

三、調整懸重法:這是由我們自行研發主供家庭或趣味栽植使用的新法,好處是隨著枝條增長及調整懸重而漸漸拉展,雖非一步到位,但操作簡單,拉展後的樹形也更趨自然,操作步驟如下:
1:將繩索一端綁於枝條上(綁在枝條末端、中段皆可,視情況而定)。
2:繩索另一端綁上附提耳的塑膠製牛奶罐或豆漿罐,注水至罐中並將瓶蓋旋緊(裝水的多寡視枝條耐
   受度及拉展強度而定)。
3:檢視並調整懸罐的離地高度,建議離地1尺(30cm)為佳,這個高度有下列幾個好處:
   a:每株果樹於四圍等距懸吊3罐以上時,就有如摩天大樓阻尼器的抗震效果,懸罐在強風吹襲下
      產生的反嚮應力恰可抵消樹體動搖的作用力,減少強風中的樹體搖晃程度。
   b:當枝條上下襬動超過一尺時,懸罐隨即觸地,適時的保護枝條在巨烈搖晃時免於摧折。
   c:懸罐近地便於日常的加水、減水(增重、減重)施作。

庭園灌木配置要點

在主題之前,我們先瞭解庭園植栽的構成要素,由下而上區分為:
底層:草坪,如地毯草、百慕達草、假儉草。
中層:灌木,如杜鵑、鵝掌藤,用於圍籬或以列植、叢植方式的點綴要素。
上層:喬木,如小葉欖仁、風鈴木,構成大庭園的遠景及小庭園的主體,或做為建物背向的屏障要素。

灌木的應用位於中層,恰與我們活動的區域呈最大重疊,也很大的影響園主對庭園適性之感受,故庭園中的灌木配置切不可草率,施作時應注意以下幾種情況:

一、避免多餘植栽:除園界外,應捨去帶狀或圈狀的籬狀植栽,例如園路兩側成排的金露花,或大樹下種一圈鵝掌藤,不必要的籬栽會讓園內空間破碎化、畸零化,甚至顯得雜亂而影響景觀美感,再者,庭園的維護成本勢必增加,單以矮叢下方竄出的雜草而言,必須以人手方可拔除,無法機械施作,因此過多的籬、叢絕對是百害無利,除特定風格外,庭園應以簡約清爽的設計為上,例如歐美大學的校園,即多以草坪、喬木組成的開放空間為主。

二、設施周圍慎用植栽:以園椅來說、兩側除一兩株喬木用以遮蔭外,應儘量避免籬、叢的配置,特別是夏季,矮叢滋生蚊蚋,害蟲侵擾讓人無法安坐,這會使園椅變成一種擺設而無其實用功能。

三、著重功能性配置:應用於牆籬、季節特色(杜鵑花)、遮掩修飭(廁所入口、化糞池)、聞香(廁窗、涼亭旁)等方面,植栽以其功能性為考量,並與整體景觀取得和諧的平衡,除此之外皆應視為多餘而捨去不用。

四、安全考量:兒童嬉戲區域應避免帶刺植栽(玫瑰、馬纓丹)及有毒植栽(夾竹桃、聖誕紅),單就兒童專屬範圍來說,更應以簡約、清爽的設計為是。

# 大庭園遠景:千坪以上的庭園,由建物正向起算的遠方配植要素。
# 小庭園主體:數十~數百坪的庭園因受限於面積,不宜配置過多景觀樹,或許就以一株或數株花樹為主體,例如面積300坪的民宿,在建物旁種植2株花旗木,當其盛花時就成了民宿的最佳廣告,具有超凡的搶眼吸客效果。
# 建物背向屏障:建物後方列植的喬木,具有使建物不孤立的景觀修飭效果,所謂背後有靠,藏風聚氣即是如此,其中又以樹形整齊一致的塔形樹(小葉南洋杉、落羽杉)、輪傘樹(小葉欖仁、油桐)為最佳。

種子在播種時需不需要覆土?

播種覆不覆土,主要是取決於種子的樣態,微小的種子最怕覆土澆水後因土壤過於濕重而把種子泡爛 (黑土及紅土最常發生這情況),像人參、花旗參因種子相對來說較大粒,覆些土則無妨,只要能發芽,方法百種,我們推薦給顧客的是最保險、最經濟也最易施作的方法,因此大多建議顧客將田土混些穀糠來播種即可,本為黏重的土壤,混入穀糠後其物理性也變得鬆軟通氣,縱然做為覆蓋土也可大大降低種子被水泡爛的機率。

哪種樹最適合應用於夜間燈照?

夜晚對庭院中的樹木投射燈光是非常迷人的,那異於白日的浪漫氣氛,特別是都會公園、觀光民宿、農場這些地方,常讓人流連忘返,雖然同為照燈,但光線投射在不同的樹種上所產生的效果則大有差異。

要求夜照的效果好,在樹種方面必須符合幾個條件:
1、主幹筆直樹冠整齊……燈光上照不會被雜亂的枝幹遮掩阻擋產生陰影,筆直的主幹亦方便電線及燈具的固定施作。
2、樹葉濃密圓整……濃密而不雜亂,燈光照射後光線不會穿透間隙而陋失反射光源。
3、葉片平滑大小適中且沒有病蟲害……葉片的完整關係著燈光照射後所呈現的美感。
4、具有銀白色的葉背……這是極為重要的一點,本項與光線反射的間接照明效率密不可分,銀白色的葉背具有一般樹種所不具的夜光散射功能,大為提高樹下照明的效率。

縱觀上述要點,完全符合的樹種其實少之又少,仔細想想,非「黑板樹」莫屬了,以國內來說應是黑板樹最為合適,至於每次颱風來襲,黑板樹總成眾矢之的,這其實是人為的疏於修剪所致,黑板樹的細枝易斷,風災總是滿地枝葉清理費時,話雖沒錯,但換個思維這反而是它最大的優點。

黑板樹的自然樣態以20米的成株來說,3米以上就呈叢幹狀態,也就是多主幹向上叢生,因此濃密的樹冠在風災時的巨大風阻可想而知,此時脆而易折的枝條適時斷落降低樹體風阻,正好保住筆直的主幹沒有分毫彎傾,如此,災後復原就是清理樹葉這些基本工作,與其他樹種相比,災後的傾倒扶立、道路鋪面修復等等,優劣立判。

話說修剪,簡言之,一季一次即可,只需將叢幹修成單幹,以6米樹來說,至少下部4米保持單幹,若有側芽萌生,需於每季定期修除,否則日後粗狀起來,樹態變為複合輪傘(柱狀樹冠),濃密的枝葉風阻自然大增,這就是每次風災造成枝葉大量摧折的原因,以20米的黑板樹為例,下部15米單幹,10米以上若有樹葉也必然是以層傘狀來生長,每隔1.5~2米一層,因此風阻甚低,枝葉摧折的情況必然輕微。

定期修剪也加速了主幹的粗狀,像黑板樹、小葉欖仁這類輪傘樹,只要修剪合宜,20米以上的大樹風災時也不會有任何影響,當然最不專業的修剪方式「欄腰鋸斷」,切不可這樣,如此就破壞了輪傘樹具有的景觀價值,相信在國內的行道樹上一定不難發現這種情況,值得大眾省思。

以花盆種植喬木花樹、果樹是否會開花結果?

常有顧客來信詢問,我用 X 吋盆種植紅火樹、櫻桃、芒果等,是否會開花結果,其實盆植大形木本植物是否會開花結果,花盆的大小並非首要因素,嚴格的說這個因素關係不大,例如我們盆植在 4 吋半黑軟盆內的芒果、龍眼、荔枝很多於夏季都會開花結果,在正常種植條件下,真正的首要因素其實是陽光,全日照最佳,花盆太大,反而只長大長葉而不開花,種植在花盆內 (至少 7 吋) 根系被縮限,造成植株生理緊迫,如此反而有利促成花芽分化而提早開花結果。

喬木花樹植於庭院需離牆多少距離 ? 是否會損壞地基?

# 喬木花樹如藍花楹、花旗木、南洋櫻、紅球風鈴木、紅火樹等。

喬木一旦「放任生長」至 15 年以上,若說根不傷牆那很難讓人信服,問題在於根系是否為發達的側(板)根系(如桃花心木、銀葉樹、榕樹),還是向下生長的直根系(如小葉欖仁、大部分的花樹),請注目於「放任生長」四個字,這些高級景觀樹,一定會配合日常修剪方使株態更美,在人為控制的樹冠下,根要大到可以動搖地基則甚少見,因樹冠被日常的修剪所抑制,相對樹根的生長回饋則被大大減緩,至於離牆的距離當然是愈遠愈好,但面積有限的情況下則必須有所衡量,以牆的種類來分:

屋外牆:建議離牆 50cm ,房屋的地基不必擔心,那不太可能被樹根壠起,因為房屋有「地樑」,假設真被壠起,那整棟房子會一起動,故結構也不會被破壞,但實際上不會這樣,樹根是向下長的,若上方有硬重物,它自會避開,況且樹冠的生長是在人為控制下進行。

院牆:建議離牆 60cm ,因外牆的地基大多為一線狀,而非房屋地樑的面狀或立體結構,若生長至數十年後,是有牆面變形的可能。

園藝盆栽及定植苗木多久澆水一次?

盆栽及苗木千百種,很難說個一致,只需遵守「乾了再澆」這個原則就不會錯,以下是幾個範例,由顧客參考活用:
一、春雨連綿,一連二星期都是濕的,那就長期無需澆水。
二、某些以黑黏土種植的苗木,土乾後堅硬如石,此類在南部特別是夏季一日需澆二次水。
三、泥炭土種植的盆栽,澆水後不是吸水過多就是尚未吸水就排光了,此類較難控制需特別注意。
四、核桃、寧夏枸杞等需水較少的種類,即便土乾了也不必馬上澆水,乾個 1~3 日再澆亦無妨,端看種植區域而定。

風災後倒伏植株(喬木、果樹)的扶立處置措施

許多行道樹、庭院樹、果樹因日常的疏於修剪、或是修剪的方式錯誤,常在颱風來襲時應聲而倒,對強風毫無抗性,以下介紹對於倒伏株的處置步驟。

一:修除佔全株高度 1/4~1/3 的頂稍、樹體上部的無用側枝、或是佔側枝長度 1/2~2/3的側枝稍。

二:將樹體扶正、根部覆蓋高出地面 10~30 公分的泥土(視樹的大小而定),立好支撐柱綁妥。

三:儘量修除剩餘的小枝及殘葉。

四:配合「日常修剪養護」,使根重新長妥後方可移除支柱,這個階段以行道樹來說通常需要 2 年。

# 「日常修剪養護」主要是在立柱期間,儘量避免樹冠風阻大至動搖樹體的地步,根系穩固的情況下才可使之前斷損的根系快速恢覆,移除支柱的第一年仍需注意日常修剪,以免二次倒伏。

# 樹體扶立後至少一季應避免施肥,只需讓其自然恢覆即可,根系受損期間施肥會增加樹體生理負擔,致葉片變黃掉落,若為幼株,嚴重者會有凋亡的情況發生。

喬木類景觀植物幼苗的修剪時機

喬木類景觀植物,如櫻花、藍花楹、花旗木這些具有主幹樣態的木本植物,對於幼年期的樹形養成至為重要,不僅對於樹體生長的影響,更攸關未來成齡時的美感與市場價植,因此自幼年期開始的日常修剪就非常重要,許多優良的行道樹因疏於修剪卻變成一叢叢雜亂無章的野樹,或是因錯誤的修剪反讓它失去本有的景觀美感,這些在日常環境中都不難見到,甚至是常常見到。

雖然大眾都知曉修剪的重要,但特別是小樹苗該如何修剪呢 ? 我們都知道幼苗近地的下部分枝都該修剪,但時機為何 ? 因為剪的早會使幼株葉片變少樣態瘦長,因光合作用效率不彰而造成樹體生長受阻,進而影響主幹生長的速度,太慢剪又怕引響樹形、浪費養分、也同樣擔心影響主幹的生長。

簡單的說只需記住下列原則:

原則:當下部側枝長的如鉛筆一般粗,也就是近木質化時,就是最佳的修剪時機,如此不致與主幹搶奪養分,避免側枝的長勢壓過主幹。

例外一:側枝雖尚未木質化,但長勢已勝過主枝,若放任生長則會吸光原屬主枝的養分,修去又因主枝本就葉少稀弱那將更不利植株生長,這樣到底是修或不修 ? 一個兩全齊美的方法:就是雖不修側枝,但需抑制其長勢,只需修除側枝頂梢(摘心),或是將側枝修短一半即可,如此可使側枝長勢受阻又可保有眾多葉片,以促使主幹恢覆原有的長勢。

例外二:因太晚修剪,致側枝長勢遠遠壓過瘦弱的主枝,這時就該立即更換主枝,請將原主枝翦除,另擇一個形、勢最優的側枝取而代之。

關於泥炭土盆苗(栽)的照顧說明

許多市售的園藝盆栽甚至是盆植種苗都是以泥炭土這種輕介質做為盆土,它的好處是重量輕,可減少運輸的負擔,此外就是乾淨,置於家中澆灌時,流出的水不會帶有泥漿,因此深受園藝業者及消費者歡迎,其實泥炭土對植物的生長來說,並非是一種好介質,甚至可以說是很不理想的介質,因為它的物理性兩極,常讓盆土不是太濕就是太乾,太濕造成苗木根系潰爛,太乾則植株上部凋萎甚而凋亡,常讓種植者百思不解,常見的情況有下列二種:

一、盆栽露天擺置,植株葉片表面無光硬度不足,完全就是一種沒有活力的樣子。此情況在台灣北部冬、春季很常見,通常都是因露天雨多,介質吸水過多而造成爛根,若此,建議立即將盆土更換,當拔起植株時,根部應該很容易就拉起,幾乎沒有阻力,因為根系都爛的差不多了。

二、置於室內,每日都有澆水,但植株在某日突然下垂凋萎。這個必是澆水時,泥炭土根本尚未吸足水分就延著盆緣空隙流光了,所以植株下垂凋萎是因盆土過乾所致,種植者可在澆水後十分鐘拿起盆子,若盆子感覺很輕,這就是泥炭土根本沒有吸足水分,泥炭土一旦乾燥後,再次澆水就很難使纖維吸入水分,若此,請立即在盆器下方放置水盤泡水,除了上澆,下方也讓其吸濕,盆土濕了後,未來澆水請勿等到全乾再澆。對於室內的盆栽有一個方法可以改進泥炭土的物理性,就是在原盆土上鋪一層泥土(田土),這樣可使其物理性轉趨溫和,不致過乾,如此有利於植物生長,但初期澆灌時所流出的水會稍帶泥色,過幾天就不會有這現象了。

泥炭土雖是天然成分,苗木地植不會污染土壤,但開採過程中以重機具大面積刨挖,以及讓長年封存在凍土、苔原下方的遠古植物纖維重見天日,這對原生地的自然生態造成無法估計的破壞,加之長途的空海運輸,所造成的碳足跡等問題,實不宜大量採用,特別是露天放置的盆栽或苗木地植時則完全沒有必無採用,回到根本的問題來說,它的優點是質輕、乾淨,但這對植物的生長卻沒有什麼助益。

苗木定植迅速開根的方法

苗木將黑軟盆抽離準備定植時,在此介紹一個苗木定植後加速開根(長出新根)的方法,首先要學會分辨盆土的種類(下列),再依各種類分別處置:

一、黑黏質土:土質黏重,盆土完全乾燥後澆水很難再滲入,有點像水泥,若是這種土,則可用強力水柱將土團沖掉一些至露出部分鬚根,或將土團浸水變軟後,剝除部分土團至露出部分鬚根方做定植。

二、紅黏質土:土質雖黏重,但土質的滲水性及溶解性優於黑色黏質土,因此可比照黑色黏質土略作處置即可,亦可不必處置直接定植。

三、泥炭土(輕介質):先將泥炭土團浸入水中吸水,待水分吸入泥炭纖維後再行定植。以泥炭土栽培的盆苗澆水需特別注意泥炭有否確實吸收水分,常常水一澆下尚未被泥炭吸收就流光了,此現象總讓人摸不著頭緒,明明有澆水,但盆苗就是一直枯萎。

四、黃色砂質土:土質鬆軟透氣,是非常好的壤土,直接定植即可。

五、黑/紅黏質土拌介質:若黏質土內拌有稻殼、木屑,只要拌入的量足夠使黏質土變得鬆軟透氣,即可直接定植不必處置。

關於種苗定植後的施肥方法

我們偶爾會收到顧客的來信反應:「苗木定植後,葉子慢慢的枯黃落了,水也有澆,但最後就死了」,甚至是落葉樹的熱帶板栗、藍果樹,買來時是落葉的,但春天就不發芽,最後將之拔起,一拔就起,因為根本沒什麼根,拔起時毫無阻力。

這是因顧客對剛定植的植株進行施肥所致,苗木離盆下土,根系多少都會受到損傷,也就是有傷口,此時根基未穩施下肥料,反而變成是它們的負擔,這個負擔會重的讓植物受不了,也就是一般所說的被「鹹死」,特別是落葉樹在休眠時,它們停止生長,施下肥料也是吸收不到,加之才剛定植,肥料施下又澆水,就像是用鹽去淹根一般,常會造成植株爛根而凋亡,故是一拔就起毫無阻力。

最保險的施肥時機:

闊葉樹:定植後二個月,此時植株大多已萌新芽,這表示它已長新根,此時施肥也才擁有最佳肥效。

落葉樹:定植時尚未落葉則比照闊葉樹,若為落葉時定植,則在次年春季萌芽後的一個月最為保險。

其他注意事項:

一、肥料請以少量多次的方法來投用,這對園藝新手最為保險。

二、植株縱然不施肥也不致凋亡,千萬別輕看土壤的恩賜,野草無人施肥不也是除之不盡,施肥該掌握適時適量方是。

三、固態肥料請置於離主幹至少 20 公分的地方,以免造成樹皮潰爛而感染。

果樹的修剪目的方法說明

一、阻斷枝條營養生長,促進枝條老化加速開花結果。
樹體每年某個時期的枝條萌抽,若不加以修剪阻止,這些長勢極強的枝條很快就會吸取大部分的養份做為營養生長,若此,樹形不但走樣,同時這些徒長枝幾乎不會開花結果,所以經由修剪,加速幼枝的老化,以順勢培養次年或再次年的結果枝,通常是在徒長枝萌抽到全萌的一半高度時就予以修剪,以此阻斷頂芽優勢而誘導其他部位萌芽,讓樹形更為圓整,亦方便著果後的園間管理工作。

依果樹種類的不同,修剪時期亦有不同,例如芭樂可隨時修剪,但若要生產高品質的冬果,則需於夏季出現花苞時予以強剪,讓植株開秋花著冬果,同時亦可隨時摘心,以促進開花。
楊梅則完全不同,入門者最好是在每年清明的果期結束後立即修剪,一年只剪一次,若不慎修剪過多,或在夏季以後才修剪,如此可能導致次年顆粒無收的情況發生。
落葉樹的桃、李、梅、杏、梨也是於果期結束後修剪回原本的樹形,需注意若過於強剪亦可能使次年開花大為減發生次年無花的情況發生,其餘時間只需修掉零星的徒長枝即可。
柑橘類則是在每年春萌結束後進行修剪,修掉對樹形培養無用的徒長枝即可。

二、翦除無效枝條,提升樹體養份利用效率。
無效枝條是指徒長枝、過老沒有活力的枝,還有病枝,例如「桃流膠病」雖對桃樹來說不是致命危害,但若有流膠過多的枝條則需翦除,以免影響枝上的結果品質,上述無效枝應適時翦除,以免白耗養分。

三、修整理想樹形方便園圃管理,降低樹體風阻強化風災抗性。
理想樹形需符合幾個條件,1、株高為人手及於的高度。2、樹形圓整,常為傘形、圓形。3、主幹自地面算起 60 公分內需淨空不可有分枝,以此培養粗壯的單主幹,這樣不但對樹體健康有利,更便於樹下管理的施作,利如人工除草、機械除草、施肥等,這點對柑橘類則更為重要,每年夏秋天牛危害,最好的方法就是將樹頭包裡防止叮咬,植株主幹若非單幹,則包裡施作不便,就算包了也不易密包,效果打折,此點最易為人所忽略,因為時下果農多以噴撒劇毒農藥防治天牛,在近根部噴藥,就算吃了沒生病,對樹也是不好,這種防治法想想很可怕。

對於風災的抗性,如柑橘類的疏枝(使樹心有一定空隙),芭樂在夏季開花前強剪(使結優質冬果)這些修剪技巧只要做的適時,都可使果樹在颱風來時大大降低被吹倒的機率。

種苗的定植及施肥時機?

如果是盆裝苗,只要將黑軟盆小心抽除,一年四季隨時都可定植,地植苗木上盆後,只需在盆內假植一段時間(通常是半年),根已長出或長滿的帶盆苗木隨時都可種植,定植時期若在炎夏,可適當遮蔭,若在寒冬可以透光材料遮避防寒。

至於落葉果樹,市場的供苗時機大多為冬季落葉時,諸如梅、桃、李、梨、柿,這些苗木是可以裸根種植的,且成活率幾達 98 %。

關於施肥:簡單的說植物有在生長,施肥才有意義,因此正處於落葉休眠的就沒必要施肥,剛移植的,因根傷致元氣耗損,在尚未萌芽恢復長勢之前也沒必要施肥。就肥料種類來說,化學肥料因肥效快速,因此成長中的植物,只要不過量(合理化施肥),隨時施都可,有機肥料因肥效較慢,以落葉果樹為例,在其萌動或開花之前一個月施最好,施下一個月後肥效開始產生,此時正逢植株萌動,剛好吸收肥料增進長勢,這是最有效益的施肥時機。

種植破布子結果稀少的原因?

破布子一年會有兩次大量的落葉,第一次在初春,落葉後即會開花,花後隨即結果並同時長出新葉,到了「清明」時節,又會有第二次的落葉,這時果實已開始長大。

關鍵是在第一次落葉之前,切不可多施氮肥,若因此造成樹體枝葉繁茂而不落葉,則往後必然花少果少,甚至根本不結果,另外,若擔心園土過於肥沃只長枝葉而不開花,則可於每年 11 月間在各主枝上作半圓狀刻傷,以抑制樹體營養生長,讓其正常落葉,進而開花結果。

星天牛對柑橘類果樹危害的防治方法?

一、在樹幹上噴施 1000 倍加保扶 40.64 %水懸劑,缺點是這種農藥的毒性很強,對人畜皆不安全。
二、於主幹下部(地面算起 40 公分),以石灰乳塗抹或包紮塑膠布,防止成蟲蛀食主幹產卵,缺點是無法殺死天牛。
三、在每年成蟲產卵前,以草繩或舊報紙纏繞主幹下部,讓成蟲將卵產在包覆材上,待產卵期過後,將包覆材剝下並以火燒除,如此來年天牛將會減少很多,這個方法其實是早年先民慣用的方法,兼顧安全、環保、有效,值得大力推廣。(請勿以塑膠布包覆,因塑膠經火焚燒常會釋出有毒物質,對人體有致癌危險。)

枝條摘芽的功用為何?

摘芽通常是指摘除枝條頂芽而言。

植物皆有所謂的「頂芽優勢」,也就是根部所吸收的養份優先供應給枝條頂端之嫩芽生長,這個結果,會造植物將開花結果放在第二位,自然有違經濟種植之道。

適當的摘除頂芽抑制生長,是促進植物開花的最基本方法,另一個功用是讓快速生長的枝條因摘除頂芽而著生側芽,在這過程中,也促進枝條的老化成熟而加快其開花結果的速度,如番石榴的摘芽可促進開花,水梨的翦除徒長枝及楊梅的剪枝,都具有促進開花的顯著功用。

樟樹移植後,為何常有主幹枯死的情形發生?

主幹直徑達 8 公公以上,樹皮已木質化呈縱向溝紋的樟樹,移植不慎常會有這種現像發生。通常在移植半年後,主幹大半枯死,但下部殘幹仍會萌發側芽,這情況嚴重影響植株原有的樹形與價植,常使施工單位在保固期內蒙受重大損失。

預防方法:
一、儘可能選用主幹上部表皮呈青綠色尚未木質化的苗木 (幹徑約 5 ~ 6 公分)。
二、移植時機最好在秋、冬時節,髮根後正值春雨綿綿。
三、可選用已假植數年且生育良好的美植袋苗木,但價格稍高。
四、可在已木質化的主幹上包覆稻草保濕,避免主幹枯萎。
五、大樹分次截枝、斷根,按部就班,挖取完整足夠大小之土團。
六、確實固定移植後的扶立支柱,常見枝幹發芽生長一段時間後又枯死的情況,這大多是因強風動搖樹體,導致新生的細根斷裂所致。

羊蹄甲、洋紫荊與艷紫荊如何區分?

羊蹄甲:植株不若洋紫荊艷紫荊高大,葉片小,初春三月開花,花色粉紅,在中部以北冬季寒冷的地方種植,花期全株無葉,遠看若櫻,花後會結豆莢,極適合北部鄰山或外島避風處種植,南部因天氣炎熱,花期殘葉未落,較不美觀。(亦有白、黃花品種,在台灣較少見 。)

洋紫荊:植株較高大、葉片中等,秋冬時節開花,花色淡粉近白,花期不落葉,花後會結豆莢。(亦有白花品種,春季四月開花,於台灣較少見 。)

艷紫荊:植株較高大、葉片大,秋冬時節開花,花色深粉紅,花期不落葉,花後無子不結豆莢,皆採無性繁殖。

楓樹與槭樹

坊間常將楓樹與槭(音促)樹這兩種完全不同的喬木混淆,請記住「楓互槭對」四個字即可,意為「楓樹葉片互生,槭樹葉片對生」,這是最簡單又正確的分辨方法。
   
* 現稱的「槭」,中國古代原名為「楓」。
  現稱的「楓」,中國古代原名為「楓香」。
  五加科七葉樹屬的喬木,中國古代稱之為「槭」。

至於為何會有今昔的同種異名呢 ? 這是因古時的中國人與日本人一連串的誤解造成。
其實「楓(今稱槭)」是遍佈於中國的原生喬木,至於「楓香」,在中國只產在南方,諸如兩廣、台灣,早在魏晉時代,文獻就已記載了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樹木,但後來的一些文人在描寫「楓(今稱槭)」時,誤將南方的「楓香」當成「楓(今稱槭)」,在兩者混淆流傳之下,到了明朝,大名鼎鼎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內竟也把「楓(今稱槭)」和「楓香」當成同種植物,在這本大作的影響下,更加深了後人的誤解。

兩百多年前,日本引進了中國南方的「楓香」,當日本人看見「楓香」會與「楓(今稱槭)」一樣在秋季變紅時,就誤以為「楓香」就是「楓(今稱槭)」,便稱中國引進的「楓香」為「唐楓」,後來一位日本的植物學家發現兩者完全不同,便擅將「楓(今稱槭)」改名為「槭」,後世的日本人也就如此沿用至今,這個改稱,後來又傳到了中國和台灣,如此便造就了今日的改稱了。

淺談植物的開花授粉

關於植物開花授粉的形態說明:

◆ 1、一朵花中同時有雌、雄蕊,且可相互授粉結果,例如番石榴、柑橘類。
◆ 2、一棵樹分別具有雌花與雄花,雌花必須與同株或異株之雄花授粉方可結果,如核桃、楊梅。
◆ 3、分別具有雌株、雄株的植物,如油桐 (三年桐或千年桐)。
◆ 4、分別具有雌株、雄株、兩性株的果樹,如木瓜、紅毛丹、楊梅。

* 異種授粉:以無性繁殖苗而言,是指需同時種植兩個不同品種方可結果,如李、梨、梅。對實生苗來說,則是同時種植兩棵,如澳洲胡桃、嘉寶果,異種授粉之目的是為要打破自交不親合性以增進著果率。

* 單偽結果:雌花無需受精即可結果,這種果實通常內無種子或呈焦核,如次郎甜柿、富友甜柿又無籽砂糖橘。